擠塑機粘度計(通常指用于熔體流動指數或熔體粘度檢測的儀器)的檢測原理主要基于熔體在特定剪切條件下的流動行為分析,其核心是通過測量聚合物熔體在標準工況下的流動速率或阻力,間接反映材料的粘度特性。
1.熔體流動原理
剪切應力與流動:當聚合物(如塑料、橡膠)在擠塑機中加熱至熔融狀態時,熔體在活塞或螺桿的推動下被迫通過特定幾何形狀的模口(如毛細管、狹縫)。熔體的流動速度受剪切應力影響,而剪切應力與擠塑機的施加力(如活塞壓力)直接相關。
體積流量法:通過測量單位時間內熔體通過模口的體積,計算熔體流動速率(MFR),進而通過公式推導出粘度值。
2.粘度與流動的關系
牛頓流體與非牛頓流體:
牛頓流體(如低分子量液體)的粘度與剪切速率無關。
非牛頓流體(如高分子聚合物)的粘度隨剪切速率變化,需用冪律模型描述,其中K為稠度系數,n為流動行為指數。
擠塑機適用性:聚合物熔體多為非牛頓流體,擠塑機通過設定不同的剪切條件(如溫度、壓力、模口尺寸),模擬實際加工中的流動狀態,從而測定其粘度特性。
3.關鍵參數
溫度控制:聚合物粘度對溫度敏感,擠塑機需精確控制料筒溫度,確保測試條件與實際加工一致。
剪切速率:通過調整活塞重量或螺桿轉速,改變剪切速率,覆蓋材料的實際加工范圍(如低剪切對應擠出成型,高剪切對應注塑)。
模口幾何形狀:常用毛細管模口,其尺寸影響剪切應力分布,需符合標準。
